题目:

2011.3.11是日本人民的灾难日.
(1)大地震产生的巨大声音人们却听不见,这是因为地震产生的是
次声波
次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
(2)大地震产生的海啸之所以能摧毁人们的家园,这是因为海啸具有巨大的
动
动
能
(3)如图是日本核电站的原理示意图.核能属于
一次
一次
(一次/二次)能源.从核能到电能转化的过程中,还经历了两个过程:核能先转化为
内能
内能
,再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4)氢是一种新能源,但日本核电站中所产生的氢发生了爆炸却给日本人民带了巨大的灾难.如果核电站中氢的密度为0.1kg/m
3,体积为8×10
6 m
3,则 氢气燃烧爆炸时将产生
1.144×1014
1.144×1014
J热量(氢的热值为14.3×10
7 J/kg).
(5)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时,需吸收
4.2×105
4.2×105
焦耳热量.因为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露后,东京电力公司连续多日向核反应堆注水降温,这是通过
热传递
热传递
方式使核反应堆的内能
减少
减少
(选填“增加”或“减少”).c
水=4.2×10
3焦/(千克·℃).
答案
次声波
动
一次
内能
1.144×1014
4.2×105
热传递
减少
解:(1)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
(2)海啸产生后,推动了海波,使海浪具有较大的动能,从而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
(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根据核能发电的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的内能→机械能→电能.
(4)氢的密度为ρ=0.1kg/m
3,体积为V=8×10
6 m
3 ,则氢的质量m=ρv=0.1kg/m
3×8×10
6 m
3 =0.8×10
5kg.
氢的热值为q=14.3×10
7 J/kg,则产生的热量Q=mq=0.8×10
5kg×14.3×10
7 J/kg=1.144×10
14 J.
(5)Q
吸=c
水m△t=4.2×10
3J/(kg·℃)×2kg×50℃=4.2×10
5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常用水给核反应堆降温;在该过程中,核反应堆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发生了热传递.
故答案为:(1)次声波、(2)动、(3)一次、内能、(4)1.144×10
14、(5)4.2×10
5、热传递、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