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1)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温度计和搅棒未画出).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
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
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
;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B
B
(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
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C.使用相同的烧杯
(3)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从表中数据可知,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 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6)该实验用了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方法,还可以做怎样的改进?答:
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答案
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

加热时间

B


大于


控制变量

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解:(1)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可以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盛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故A、C选项正确;
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故B错;故选B.
(3)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都是60g.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68℃、45℃.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
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由Q=Cm△t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
因为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所以水的比热容大,即水吸热的能力更强.
(6)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实验中还可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故答案为:(1)使水和食用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2)B;(3)高;(4)大于;(5)水;(6)控制变量;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或吸收热量的多少).
考点梳理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1)水和食用油只有受热均匀,我们才可以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从而得出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
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收热量越多.
(2)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特点”需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因为水和食用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3)认真观察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4)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
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5)根据比热容的概念和Q=cm△t进行分析,即△t和质量相等时,吸收的热量越多的物质,比热容越大(即吸热的能力强);
(6)实验中还可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吸收热量的多少).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还一定注意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考虑.我们要能够根据相关的实验数据得出需要的结论,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