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熔化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
熔点
熔点
,而非晶体却没有.
如图是A、B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象回答:在A、B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A
A
,该晶体的熔点为
80
80
℃.
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才熔化完,这种物质一定是
非晶体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总保持在
0
0
℃,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
冰
冰
的冷却效果较好(选填“水”或“冰”).这是因为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热
吸热
.
玻璃、塑料、冰、石蜡这些物质中,只有
冰
冰
是晶体,其他的是非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热
吸热
,但
温度
温度
不变.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1)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上升
上升
;
(2)水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不变
.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沥青、④铁、⑤萘”这些物中,属于非晶体的有
②③
②③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它可能是上述物质中的
⑤
⑤
.(以上两个空均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
如图1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B
(选填“A”、“B”或“C”),示数为
48
48
℃,该物质是
晶体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高
高
.
医院里常用石蜡进行热疗石蜡的比热容为3.2×10
3
J/(kg·℃),质量为0.1kg的石蜡温度降低1℃,石蜡放出的热量为
320J
320J
,石蜡在凝固过程中逐渐变大,温度持续降低,所以石蜡是
非晶体
非晶体
.
对物质按一定性质进行分类,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一靓同学在自家厨房看到有:食盐、味精、自来水、玻璃、铁勺、纯净水、食用油等用品.于是她先将这些用品分为:食盐、味精、玻璃、铁勺都属于
固体
固体
,剩下的为另一类;而后从分好的这些用品中很容易找到其中只有一种物质
玻璃
玻璃
属于非晶体.
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非晶体的熔化也是
吸热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不过,只要给非晶体加热,它在升温的同时就逐渐熔化.这说明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熔点
熔点
.
第一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3280
33282
33283
33285
33287
33289
33290
33292
33294
3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