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这是水从
固
固
态变成
液
液
态的过程.水放入冰箱中会结成冰块,这是水从
液
液
态变成
固
固
态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有
冰化成水
冰化成水
;常见的凝固现象有
水结成冰
水结成冰
.
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
熔化
熔化
;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凝固
凝固
.
在日常生活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有
雪熔化时气温降低
雪熔化时气温降低
、
钢水倒入模型凝固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钢水倒入模型凝固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
钢水浇铸成钢件
凝固
凝固
.
冰雹
凝固
凝固
.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
凝固
凝固
后
熔化
熔化
形成的.
熔化:物质由
固
固
态变成
液
液
态的过程,要(吸收或放出)
吸收
吸收
热量.
凝固:物质由
液
液
态变成
固
固
态的过程,要(吸收或放出)
放出
放出
热量.
物质从
液态变为固态
液态变为固态
叫做凝固,液体凝固时需要
放热
放热
.
(2013·徐州)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C
C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
5
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
2
2
℃.[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
3
J/(Kg·℃)]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象.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答:
不会
不会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T=-0.2v+5(℃)
T=-0.2v+5(℃)
.
第一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2381
32383
32385
32387
32389
32391
32393
32394
32396
3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