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四边形ABCD中,AB=BC=5,∠B=60°,CD=7,则AD的取值范围是
2<AD<12
2<AD<12
.
(2005·成都)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过AB边上的点D作DG∥BC,交AC于点G,在GD的延长线
上取点E,使DE=DB,连接AE、CD.
(1)求证:△AGE≌△DAC;
(2)过点E作EF∥DC,交BC于点F,请你连接AF,并判断△AEF是怎样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2010·南昌模拟)如图,将矩形ABCD沿MN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
(1)求证:DM=DN;
(2)当AB和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DMN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如图1,在平面内取一点O,过点O作两条夹角为60°的数轴,使它们以点O为公共原点且具有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在平面内建立的坐标系称为斜坐标系,我们把水平放置的数轴称为横轴(记作a轴),将斜向放置的数轴称为斜轴(记作b轴).类似
于直角坐标系,对于斜坐标平面内的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作b轴、a轴的平行线交a轴、b轴于点M、N,若点M、N分别在a轴、b轴上所对应的实数为m与n,则称有序实数对(m,n)为点P的坐标.可知建立了斜坐标系的平面内任意一个点P与有序实数对(m,n)之间是相互唯一确定的.
(1)请写出图2(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中点P的坐标,并在图中标出点Q(2,-3);
(2)如图3(其中虚线均平行于a轴或b轴),在斜坐标系中点A(1,4)、B(1,-1)、C(6,-1).
①判断△ABC的形状,并简述理由;
②如果点D在边BC上,且其坐标为(2.5,-1),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点E使△ACE与△ABD相全等?如有,请写出点E的坐标,并说明它们全等的理由;如没有,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BE=CF.
(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2)猜想:当∠A满足什么条件时,△DEF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如图:在△EBD中,EB=ED,点C在BD上,CE=CD,BE⊥CE,A是CE延长线上一点,EA=EC.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在△ABC中,AB=BC,∠ABC=120°,AD=BD,E为DC中点.
(1)求∠CBD的度数;
(2)△B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为边BC和AC上的点,且BD=CE,过D作BE的平行线,过E作BC的平行线,它们交于点F,连接AF.
(1)求证:△ABE≌△CAD;
(2)试判断△A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将D、E分别移为边CB的延长线和AC的延长线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则△ADF的形状是否改变,说明理由.
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边AC的中点,AE⊥EC,BD=EC,
(1)说明△BCD与△CAE全等的理由;
(2)请判断△A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取一张矩形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对折,折痕为MN,如图(1)所示;
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为B′得Rt△AB′E,如图(2)所示;
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点A在直线EC上,如图(3)所示.
利用展开图(4)探究:
(1)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2)△AEF是什么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一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107935
1107938
1107940
1107942
1107944
1107946
1107948
1107950
1107953
110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