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2005·扬州)(1)请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将△ABC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6格,得△A
1
B
1
C
1
,再将△A
1
B
1
C
1
绕点B
1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
2
B
1
C
2
,最后将△A
2
B
1
C
2
以点C
2
为位似中心放大到2倍,得△A
3
B
3
C
2
;
(2)请在方格纸的适当位置画上坐标轴(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在你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点C、C
1
、C
2
的坐标分别为:点C
(0,0)
(0,0)
、点C
1
(6,3)
(6,3)
、点C
2
(3,0)
(3,0)
.
(2005·福州)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以O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心为A(3,0)的⊙A被y轴截得的弦长BC=8,如图所示.解答下列问题:
(1)⊙A的半径为
5
5
;
(2)请在图中将⊙A先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向左平移8个单位得到⊙D,观察你所画的图形知⊙D的圆心D点的坐标是
(-5,6
(-5,6
);⊙D与x轴的位置关系是
相离
相离
;⊙D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
相切
相切
;⊙D与⊙A的位置关系是
外切
外切
.
(3)画出以点E(-8,0)为位似中心,将⊙D缩小为原来的
1
2
的⊙F.
(2013·从化市一模)△OAB的坐标分别为O(0,0),A(0,4),B(3,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在第一象限将△OAB扩大,使变换得到的△OEF与△OAB对应边的比为2:1,
(1)画出△OEF;
(2)求四边形ABFE的面积.
(2012·石家庄二模)如图所示的8×8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以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
(1)在图中以线段AB为一边,点P为顶点且面积为6的格点三角形共有
18
18
个;
(2)请你选择(1)中的一个点P为位似中心,在图中画出格点△A′B′P,使△ABP与△A′B′P的位似比为2:1;
(3)求tan∠PB′A′的值.
(2012·六合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2,4),B(4,0).
(1)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把线段AB缩小为原来的
1
2
;
(2)若(1)中画出的线段为A′B′,请写出线段A′B′两个端点A′、B′的坐标;
(3)若线段AB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a,b),请写出缩小后的线段A′B′上对应点M′的坐标.
(2012·锦州二模)如图所示,在网格中有A、B、C三点.
(1)请你以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4,-2),B(-8,-4),并写出C点的坐标;
(2)连接AB、BC、CA,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在y轴右侧画出△ABC缩小后的△A′B′C′,再写出点C的对应点C
′
的坐标;
(3)如果点D(a,b)在线段AC上,写出经过(2)的变化后对应点D
′
的坐标.
(2012·邯郸二模)已知:如图,是由一个等边△ABE和一个矩形BCDE拼成的一个图形,其点B,C,D的坐标分别为(1,2),(1,1),(3,1).
(1)直接写出E点和A点的坐标;
(2)试以点B为位似中心,作出位似图形A
1
B
1
C
1
D
1
E
1
,使所作的图形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3:1;
(3)直接写出图形A
1
B
1
C
1
D
1
E
1
的面积.
(2012·赣州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每个网格的边长都是单位1,圆心为M(-4,0)的⊙M被y轴截得的弦长BC=6.
(1)求⊙M的半径长;
(2)把⊙M向下平移6个单位,再向右平移8个单位得到⊙N;请画出⊙N,观察图形写出点N的坐标,并判断⊙M与⊙N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3)画出一个“以点D(6,0)为位似中心,将⊙N缩小为原来的
1
2
”的⊙P.
(2012·澄海区模拟)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有△ABC和半径为2的⊙P.
(1)以点M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将△ABC放大2倍得到△A′B′C′,请画出△A′B′C′;
(2)在(1)所画的图形中,求线段AB的对应线段A′B′被⊙P所截得的弦DE的长.
(2012·潮阳区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两个直角三角形顶点均在格点上,以图中的点O为位似中心在网格图中作位似变换,分别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缩小为原来的一半,(要求缩小的图形与原图形在点O两侧)
第一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73675
173676
173677
173678
173679
173680
173681
173682
173683
17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