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和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
3
)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1300
(2006·肇庆)声音需要靠
介质
介质
进行传播,我们在课室上课时能听到老师的声音是靠
空气
空气
传播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但传播的速度不一样,在
固体
固体
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005·闵行区模拟)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振动
振动
而产生的.如表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初步结论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液体中要慢.(或者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液体中要慢.(或者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不同.)
(只写一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单位:m/s)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铜(棒)
3750
空气(25℃)
346
大理石
3180
软木
500
铝(棒)
5000
煤油(25℃)
1324
铁(棒)
5200
蒸馏水(25℃)
1497
已知同一声音两次到达人耳的间隔在0.1s以上,人就能分辨出它们来.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在铁中是5200m/s.小明和小芳合作,小明在一条长为34m空心直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的小芳首先听到的是
铁管
铁管
(选填“铁管”或“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敲击的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到人耳需时
0.1
0.1
s;小明敲击铁管的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到小芳的耳中时,小芳
不能
不能
(填写“能”或“不能”)区分两种不同介质传过来的声音.
在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的救援中,被困人员利用钻头上缠绕的铁丝敲击钻杆求救,这是利用了
固体
固体
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的特点.
《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垂钓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在
空气
空气
和
水
水
中传播.在我们的生活中,声音在
固体
固体
中传播速度最快.
如图(a)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小华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入小明的耳中的.小明又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如图(b)所示,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时,小明听到衣架发出的声音变
大
大
(“大”、“小”、“不变”)了,说明
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
声音的传播在
固体
固体
.
液体
液体
和
气体
气体
中都能进行,但在
真空
真空
中不能传播.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是由于
固体(地面)
固体(地面)
和
液体(水)
液体(水)
传声的缘故.
频率为30000Hz的超声波与频率为200Hz的可听声同时在空气中传播,它们的速度
相同
相同
(相同/不同);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比声速
快
快
(快/慢).
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有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
固体
固体
中的传播速度比在
气体
气体
中的传播速度快.
第一页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最后一页
22407
22408
22409
22411
22412
22414
22417
22419
22420
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