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重为1000N的木箱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同学用200N的水平向右拉力拉该木箱,木箱能够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00
200
N,方向是
水平向左
水平向左
,如果水平拉力增大到30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为
200
200
N.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重400N,用100N竖直向上的力拉木箱,此时木箱
是
是
处于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木箱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是
0
0
N,地面上对木箱的支持力是
300
300
N.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相反
相反
,并通过调整
钩码的数量
钩码的数量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把小长片剪成两半
把小长片剪成两半
.
(4)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不考虑
不考虑
(选填“考虑”或“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原因是此实验是探究
水平方向上的
水平方向上的
二力平衡的条件.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
A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6)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任意方向
任意方向
(选填“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此时弹簧伸长了
2
2
cm,若受6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量为
6
6
cm,此时弹簧长度为
18
18
cm.
(2)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的
1
6
,在地球上质量为60kg的人,到月球上他受到的重力为
98
98
N,质量是
60
60
kg.(取g=9.8N/kg)
(3)小丽用100N的水平力推动木箱向右以2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是
100
100
N.若要使木箱以5m/s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人的推力大小应是
100
100
N,摩擦力的大小是
100
100
N.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500N的木箱,受到向右的100N的推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100
100
N;在木箱上压一重物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将
增大
增大
;如果在木箱下面垫几根圆木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将
减小
减小
(2009·阜宁县一模)如图所示,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细绳绕过定滑轮与水平桌面上质量为0.5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静止,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0.6
0.6
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7N的砝码时,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8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0.7
0.7
N.
如图,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机,它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太行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若已知它飞行时所受空气阻力f与其飞行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v
2
(其中k为常量),不计飞行时的油耗.当质量为m 的歼10战机以速度v沿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F=
kv
2
kv
2
,气流对飞机产生的升力N=
mg
mg
.(用字母表示)
质量为3kg的物体被10N的水平压力压在竖直的墙上不动,如图所示,则此时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
10
10
N;若将水平压力减为8N时,物体刚好沿墙壁匀速下滑,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30
30
N,(g=10N/kg)
一物体放在某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1
=12N刚好能使物体匀速向上运动,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
2
=2N刚好能使物体匀速向下运动,则物体运动时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
7N
7N
.
如图所示,重50N的物块通过一滑轮组的装置来拉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当拉力F=5N时,物块能在地面上匀速滑动,则物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
10
10
N,拉力作用点向右移动1m,物块向左移动
0.5
0.5
m,此时物体受
4
4
个力的作用.
第一页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下一页
最后一页
61826
61829
61830
61833
61834
61836
61838
61840
61842
6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