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2013·朝阳)一天晚上小林和小军想利用爷爷的放大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他们不知道此凸透镜的焦距.小林提议借助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来测焦距,可小军认为借助于手电筒里的小电珠也可测出焦距,他的做法是将小电珠,凸透镜、光屏按如图甲所示固定在光具座上,调节小电珠到凸透镜的距离,同时从紧贴透镜开始向右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光斑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现象及数据如乙表: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2)如果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的地方,则光屏上清晰的像的性质是
倒立
倒立
、
放大
放大
的
实
实
像(填像的倒正、大小、虚实)
(3)若将(2)步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是否还会呈现蜡烛清晰的像?
会
会
(填“会”或“不会”),理由是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乙表
小电珠到透镜的距离
光斑的大小
25cm
先变小后变大
10cm
大小不变
5cm
一直变大
(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下
下
(上/下)调整.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缩小
缩小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
照相机
照相机
.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
靠近
靠近
(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
变小
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2012·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能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2)重新调整后,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
60cm~70
60cm~70
cm的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把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这种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投影仪
投影仪
.小明做完实验后,想进一步研究透镜成像的情况.他又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表盘及指针的位置,然后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应是图3中的
D
D
.
图3.
(2012·通辽)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焦距
焦距
.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
光屏
光屏
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将发光体(烛焰)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将发光体(烛焰)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
(2012·铁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同学们不知道老师所给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于是利用图甲的装置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10
cm
(2)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使
烛焰
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某次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恰好能接收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了
照相机
照相机
.如果让光屏上的像更小一些,除了移动光屏外,还应将蜡烛向
左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如果再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清晰,他应将光屏向
远离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2012·莆田)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组装和调试装置时,应调节烛焰、透镜中心和
光屏
光屏
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如甲图所示,凸透镜A的焦距为20厘米,光屏中心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物距为
30.0
30.0
厘米,所成的烛焰像是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用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继续实验,如乙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相距为
20.0
20.0
厘米,透镜B的焦距
小于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透镜A的焦距.
(2012·攀枝花)如图甲所示,小李与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
(1)实验时,他们首先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cm处,且保持位置不变;再将蜡烛点燃后安放在光具座最左侧(图甲“1”处),光屏安放在光具座右侧,然后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总是得不到像,其原因是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2)调节后,在一次实验中将烛焰移到图甲“2”位置处时,在光屏上得到图甲中所示清晰的像.若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后,在光屏上将观察到倒立、
缩小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实验完毕后,他们想测量凸透镜B的焦距,于是将蜡烛换成平行光源,如图乙所示,他们将光屏先后放在如图乙“3”、“4”所示位置,在光屏上都观察到大小相等的光斑,则凸透镜B的焦距为
30
30
cm.
(2012·辽阳)小强用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首先,他们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上50cm的位置,再将蜡烛放在38cm的位置,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地像.
①此时的像是
放大
放大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向左移动蜡烛,像变
小
小
(填“大”或“小”).
②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屏上
能
能
成完整的蜡烛的像(填“能”或“不能”).
③小强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地像,应向
右
右
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④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上45cm处,此时小强应站在
光屏
光屏
一侧(填“蜡烛”或“光屏”),观察蜡烛的像.
(2012·锦州)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等.
(1)将实验器材按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顺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中心
中心
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上
上
(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调整的方法是
使凸透镜和光屏一起向下移动一些
使凸透镜和光屏一起向下移动一些
.(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多次实验后发现;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各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是
物距不同
物距不同
.
(4)如图所示,凸透镜可以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可以看作视网膜.小明同学是近视眼,若要使他看到的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应在图中A处放置
b
b
(选填“a”或“b”)透镜,原因是该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发散
作用.
(2012·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甲实验中,珍珍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
右
右
(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2)在乙试验中,图中光屏上成有清晰地像,像和蜡烛相比是
放大
放大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如果将蜡烛逐渐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靠近
靠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第一页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12155
12156
12157
12158
12159
12160
12161
12163
12165
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