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如图所示,作出“坐井观天”中青蛙S的观察范围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
是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D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顺
顺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
换用更大的蜡烛
换用更大的蜡烛
; b.
将蜡烛靠近小孔
将蜡烛靠近小孔
.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甲A).
(1)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倒立
(倒立
倒立/正立)的
实
实
(实/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
变大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
(2)若将易拉罐做成可左右伸缩的结构(如图甲B),保持圆孔到灯泡距离不变,将薄膜所在处向小孔右方拉伸.拉伸过程中,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将
变大
变大
(变大/变小/不变);若只将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不变
不变
(改变/不变).
(3)兴趣小组对图A情况下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时,像的变化作了实验探究,得出了他们的结论.对此现象,李明同学准备从作图的角度加以研究.图乙是李明对场景的简化模拟,请你帮他作出下列两种情况下物体AB的像.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第一次
9.0
9.0
第二次
13.5
13.5
第三次
15.0
15.0
请用光路图画出“井底之蛙”视野的范围.
人通过一个小窗口能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请在图中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看到的范围大小(用带有箭头方向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为光的传播方向).
(2012·历城区一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济南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一支.济南皮影戏吸收了地方戏曲中的多元文化,丰富皮影戏的演出,并且不断创新演出形式,从“二人忙”到“一人一台戏”,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感叹民间艺人的才华和民间艺术的魅力所在!皮影的形成是因为
光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观众听到声音是通过
空气
空气
传播的.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带有指示灯的蜂鸡器放在夹层抽成真空的双层玻璃内,结果他几乎听不到正在发声的蜂鸣器发出的声音,却能看到蜂鸣器指示灯发出的光.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他得出了关于声音和光传播方面的一个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在一个暗室里,点上一根蜡烛,在它的前方用一个挡板将烛光挡住,在挡板上开一个小孔,在挡板后面光屏上出现了火焰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
(1)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
(2)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如何调节光屏?
将光屏向右移
将光屏向右移
.
小光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
(1)实验过程中,小光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像到小孔的距离s越大,像的高度h越
高
高
(填“高”或“低”).
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提示:可画图解答)
第一页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8656
38658
38660
38662
38664
38666
38668
38670
38672
38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