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里记载的“人工虹”是太阳光经过小水珠发生的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现象,这个现象也说明了太阳光是由
七种色光
七种色光
组成的.
萤火虫、恒星、月亮、放电影的银幕中是光源的有
萤火虫、恒星
萤火虫、恒星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色散
色散
.
如图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在光屏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则最下面的为
紫
紫
光.
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
偏折
偏折
程度不同,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
复色
复色
光.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
绿
绿
、蓝叫做三原色光.
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其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叫
色散
色散
.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图乙),则光屏上呈现
红
红
色.
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如图所示,则A和B处分别是
色光和
色光.
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红
红
光;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色散
色散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则我们将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
太阳、月亮、红宝石,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太阳
太阳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光屏上会得到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色散
色散
,七种色光中
紫
紫
光偏折程度最大.
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
红
红
光;B处应该是
紫
紫
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
多种色光
多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
(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
A
A
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
红外线
红外线
,其主要特性是
具有热
具有热
效应.
(3)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
底边
底边
偏折(选填“顶角”或“底边”).
在没有三棱镜时,可以用下列方法来分解太阳光:如图,在较深的盆中放入一些水,盆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就能观察到光的
色散
色散
现象,在所有色光中,发热本领最大的是
红
红
色光.
第一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最后一页
36098
36100
36102
36104
36106
36108
36111
36113
36115
3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