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1·泰安模拟)如图所示,用小刀把铅笔剖开,剥出铅笔芯,将铜线绑在它的一端.照图连接电路,使另一根铜线在铅笔芯上移动,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导体越长,它的电阻越大
B.导体越短,它的电阻越大
C.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它的电阻越大
D.导体的温度越高,它的电阻越大
答案
A
解:AB.当铜线向右滑运动时,灯泡变暗,说明了电流变小,电阻变大,同时我们看到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变长了,可见电阻变大是由于长度变长引起的,所以可得出结论:导体越长,它的电阻越大,故A正确、B错误.
C.整个实验中导体横截面积没有变,故C错误.
D.在这个实验中铅笔芯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考点梳理
考点
分析
点评
专题
导体的特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本题可通过灯泡的亮度变化,推知电流的变化,因为电压不变,可由电流变化推知电阻的变化.然后再由实验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电阻变化的,从而找出结论.
本题是一道好题,通过此题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实验题;电压和电阻.
找相似题
许多元件都涉及到它们材料的电阻,下列元件要求电阻相对大一点的有( )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图1: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图2:迅速压缩活塞,棉花燃烧,这是通过
做功
做功
方式增大内能的,其中的能量转换是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
(3)图3:说明:
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
(4)图4:验电器的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5)图5所示电路,导线a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铅笔芯上,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灯泡亮暗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
导体
导体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还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
长度
长度
有关受此启发,人们制造了一种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叫做
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
(2008·通辽)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265.95℃以下,电阻就变成零.若常温下超导体研制成功,则超导体适合做( )
(2008·茂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