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08·佳木斯)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卫星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奔月之旅,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新里程.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到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51000公里的轨道.星箭分离后,先在这条轨道运行两周.在这个期间将在远地点作一次小的轨道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600公里.在16小时轨道上运行第三圈到达近地点进行第一次大的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变为24小时.在轨道上运行三圈,再次到达近地点,作第二次大轨道变轨,将轨道周期增加到48小时.
嫦娥一号卫星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7天.当它在调相轨道运行结束到达近地点时.再做第三次大的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

就你观察图片和文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答题示例]问题:火箭在升空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快?
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题1:
回答:
问题2:
回答:
答案
解:①问题1:火箭发射时,发射塔周围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水蒸气液化.
②问题2:火箭升空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③问题3: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问题4:在变轨的过程中为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因为受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⑤问题5:“嫦娥一号”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⑥问题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⑦问题7:“嫦娥一号”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动能是如何变化?
答:动能增大.
解:①问题1:火箭发射时,发射塔周围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答:水蒸气液化.
②问题2:火箭升空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答: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③问题3:火箭升空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答: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④问题4:在变轨的过程中为什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答:因为受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⑤问题5:“嫦娥一号”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⑥问题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答: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⑦问题7:“嫦娥一号”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动能是如何变化?
答:动能增大.
考点梳理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液化及液化现象;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能量转化的现象.
根据文中或图片中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我们看到的发射塔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火箭升空时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3)火箭升空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4)在变轨的过程中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5)卫星在由近地点到远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6)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的飞行过程中,动能增大.
提出问题并不是漫无边际地随便发问,要根据题意尽量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不是从文中或所给图片中获得的信息而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是不给分.
简答题;压轴题;信息给予题;学科综合题;答案开放型;过程开放型;条件开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