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
水平
位置平衡;他这样做的好处是
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而在具体的实验中小强每次都要将杠杆调到水平位置静止,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动力F1/N 动力臂Ll/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4 5 5 4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他们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青果学院(3)下表是小强的实验记录,在这两组数据中,他发现实验序号为
1
1
的一组数据是错误的.经检查,结果是测量阻力臂时读错了,阻力臂的实际值应为
0.6
0.6
m;通过探究,小强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实验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 0.3 l 0.4
2 1 0.4 2 0.2
(4)当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
4
4
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200g).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为
12
12
N.当将弹簧测力计偏离竖直位置还在C处斜向右上方拉时,弹簧测力计上示数会
变大
变大
.(填“不变”“变大”“变小”)
答案
水平

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

0.6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

12

变大

解:(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强每次都要将杠杆调到水平位置静止,这样做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2)这组同学的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没有意义,且实验数据只有一组,应多做几次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分析找到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3)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2×0.3≠1×0.4,所以第一组数据错误,并且综合1、2两组数据可得: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在A处距支点4个格,B处距支点3个格,A处挂有3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则B处应挂4个钩码.
设OA=4,则OC=2
A处3个钩码的重力GA=mAg=3×0.2kg×10N/kg=6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OA·GA=OC·F
∴4×6N=2F
解得F=12N.
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水平;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3)1;0.6;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4)4;12;变大.
考点梳理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重力的方向跟杠杆垂直),这样调节便于直接读取力臂的大小、同时能够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规律应建立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以避免得到偶然性的结论;不同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直接加减.
(3)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进行解答.
(4)由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计算出所挂钩码的多少.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计算出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着杠杆使它水平平衡时的拉力.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弹簧测力计倾斜,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读出力臂.
(2)为使实验结论更令人信服,应当要求实验数据的取值范围尽可能大一些,分散一些.
(3)当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时,竖直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力臂在杠杆上,倾斜作用在杠杆上力的力臂在杠杆以外的位置上,力臂变小.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