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小女孩质量50kg,脚与地的接触面积为400cm
2,AB=OB,小女孩将边长为0.1m,密度为8×10
3kg/m
3的正方体在20s内匀速提高了0.2m,(不计杠杆重、滑轮重和摩擦,g取10牛/千克).求:
(1)小女孩所用拉力是多少?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小女孩拉动绳子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答案
解:(1)正方体的体积:V=a
3=(0.1m)
3=0.001m
3,
正方体的质量:m=ρV=8×10
3kg/m
3×0.001m
3=8kg,
正方体的重力:G=mg=8kg×10N/kg=8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
∴OB×80N=F
A×OA,
∴OB×80N=F
A×2OB,
∴F
A=40N.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小孩对绳子的拉力:F
C=
F
A=
×40N=13.3N.
(2)重80N的正方体匀速提高了0.2m,
不计杠杆重和摩擦,根据功的原理得,
G·h=F
A·h',
∴80N×0.2m=40N×h',
∴杠杆A端升高的距离:h'=0.4m.
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s=3h'=3×0.4m=1.2m.
(3)小孩对绳子的拉力是13.3N,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子给小孩一个向上的13.3N的拉力作用,
小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地面竖直向上是支持力、重力作用,这三个力是平衡力,
所以,小孩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为:F
支=G
人-F
C=m
小孩g-F
C=50kg×10N/kg-13.3N=486.7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孩对地面的压力为:F
压=F
支=486.7N,
小孩对地面的压强:p=
=
=1.2×10
4Pa.
答:(1)小女孩所用拉力是13.3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0.4m.
(3)小女孩l拉动绳子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是1.2×10
4Pa.
解:(1)正方体的体积:V=a
3=(0.1m)
3=0.001m
3,
正方体的质量:m=ρV=8×10
3kg/m
3×0.001m
3=8kg,
正方体的重力:G=mg=8kg×10N/kg=8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
∴OB×80N=F
A×OA,
∴OB×80N=F
A×2OB,
∴F
A=40N.
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小孩对绳子的拉力:F
C=
F
A=
×40N=13.3N.
(2)重80N的正方体匀速提高了0.2m,
不计杠杆重和摩擦,根据功的原理得,
G·h=F
A·h',
∴80N×0.2m=40N×h',
∴杠杆A端升高的距离:h'=0.4m.
滑轮组有3段绳子承担,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s=3h'=3×0.4m=1.2m.
(3)小孩对绳子的拉力是13.3N,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子给小孩一个向上的13.3N的拉力作用,
小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地面竖直向上是支持力、重力作用,这三个力是平衡力,
所以,小孩受到地面向上的支持力为:F
支=G
人-F
C=m
小孩g-F
C=50kg×10N/kg-13.3N=486.7N.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小孩对地面的压力为:F
压=F
支=486.7N,
小孩对地面的压强:p=
=
=1.2×10
4Pa.
答:(1)小女孩所用拉力是13.3N.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0.4m.
(3)小女孩l拉动绳子的过程中,对地面的压强是1.2×10
4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