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作为反射面,这样做是为了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用两粒相同的棋子是比较像与物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3)使棋子B与A的像重合后,若移去棋子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4)若移动棋子B,始终不能将它放到A的像的位置上,则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在玻璃板中的像太暗,为了看清像,他将如何操作呢?答: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6)为证实成像特点是否真实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B

A.保持A、B两枚棋子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棋子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
答案
玻璃板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大小

不能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

B

解:(1)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取两粒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3)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
(4)玻璃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所成的像就偏上或偏下,始终不能让B与A的像高度相同,所以不能重合;
(5)要想使像更亮一些,要使物体更亮一些,可以用手电筒照亮镜前的棋子(A棋子);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玻璃板;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大小;(3)不能;(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用手电筒照亮棋子A;(6)B.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只有两支完全相同的棋子才容易比较出物体和像的大小,而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要掌握虚像的概念,知道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棋子B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都不能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要想让像更亮一些,要用光源把棋子照亮.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正确解答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