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凝华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空气湿润
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气温在0℃以下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答案
水蒸气

凝华

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考点梳理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物理学方法.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