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青果学院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明
透明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手指放在蜡烛
B
B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C
C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b
b
_ (选填:“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c
c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和李娟分别使蜡烛和光屏同时在光具座上不停地左右移动,但没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所成的清晰的像.他们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正确的做法是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答案
透明

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

B

C

b

c

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

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解:(1)①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②手指放在虚像蜡烛B位置不会烧伤手指,手指放在蜡烛A处,蜡烛A处是烛焰,温度比较高,会烧伤手指.
(2)实验时的各组数据都是用同一块玻璃板进行的,其它数据没有问题,所以不是因为玻璃板太厚或太薄,而是第二次实验时,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B,所以眼睛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观察蜡烛B.
②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
(4)探究凸透镜成像时,移动蜡烛时,蜡烛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不便于接到清晰的像.所以要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左右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
故答案为:(1)透明;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蜡烛B;B;(2)C;(3)b;c;(4)移动蜡烛时,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所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同时移动,不容易在光屏上接到像;当蜡烛和凸透镜处于如图位置时,左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①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②蜡烛B处是虚像位置,手指放在此处不会烧伤手指.
(2)该同学使用同一块玻璃板进行实验,其它数据是正常的,不会是因为玻璃板太厚或太薄的问题.由于蜡烛B与蜡烛A的像没有完全重合,才会出现物距和像距大小不等.
(3)①观察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透过透明玻璃板观察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像大小.
②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但是眼睛要直接观察光屏.
(4)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要固定好蜡烛和凸透镜,左右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因为移动蜡烛时,蜡烛像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不便于接到清晰的像.
(1)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眼睛从什么位置观察、刻度尺的作用等.
(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