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进行了以下操作:
(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
(2)将蜡烛放在透镜2f之外,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
(3)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观察透镜另一侧的光屏,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4)将蜡烛移至透镜f以内,将光屏放在蜡烛左侧,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以上部分操作有缺陷,请指出其中的一个并给予改正,操作
(3)
(3)
有缺陷(填序号),应改为:
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写出一种: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答案
同一高度
缩小
(3)
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1)①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蜡烛放在透镜2f之外,在光屏上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将蜡烛移至透镜f以内,将在蜡烛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应在透镜的右侧用眼睛观察;
在第(3)步,只改变了蜡烛的位置,没有移动光屏,直接从光屏观察烛焰的像,是不正确的;
应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
(2)缩小;
(4)(3);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