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青果学院
(1)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
不变
不变
(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
变暗
变暗
(填“变亮”或“变暗”).
(3)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实像
倒立、放大、实像
.
(4)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
5cm~7.5cm
5cm~7.5cm
范围之内.
答案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不变

变暗

倒立、放大、实像

5cm~7.5cm

解:(1)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像要用光屏来承接,所以要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以保证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
故答案为: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会变暗.
故答案为:不变;变暗.
(3)光屏上成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实像.
(4)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15cm-5cm,像距v=30cm-15cm=15cm,
所以2f>10cm>f,
15cm>2f,
解不等式得,7.5cm>f>5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5cm~7.5cm.
故答案为:5cm~7.5cm.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
(2)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有无数条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折射光线越多,会聚成的像越清晰.
(3)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安装器材、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移动情况、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的变化情况、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等,考查的知识比较全,掌握此题,基本上掌握了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大部分.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