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不能确定凸透镜的焦距.于是他将一束平行光经过这个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10.0
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
(3)调节三者的位置(如图乙),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如果此时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能
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5)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下
下
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
主光轴的下方
主光轴的下方
(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答案
10.0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缩小
能
下
主光轴的下方
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调节三者的位置(如图乙),U>2f,2f>V>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由于人眼可以充当光屏的作用,所以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能看到烛焰的像.
(5)由于蜡烛燃烧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像向光屏的上方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凸透镜向下移动.由于凸透镜中心在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连接上,所以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的下方.如图.

故答案为:(1)10.0;(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缩小;(4)能;(5)主光轴的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