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2009·包头)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实验中选用
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
序号 直径 焦距
5厘米 30厘米
4厘米 10厘米
(1)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应用在
照相机
照相机
上.
(2)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
变大
变大
(选取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缩小

照相机

变大

解:因为实验室的光具座的长度为90厘米,选择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才能方便观察物距大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小于焦距时的各种成像的情况.
(1)根据图示的成像情况可知,像已经位于光屏的上方边缘,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这种情况是由于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造成的.由于没有告诉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位置,针对此图具体的调整方法有三种: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烛焰;③向下移动凸透镜.在此题中,已经确定调整的设备凸透镜,故应向下调整.
由于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这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由此可以确定其应用是照相机.
(2)随着物距的减小,物体成像在逐渐变大,并且像离透镜的距离也在逐渐变远.
故答案为:乙;(1)下;缩小;照相机;(2)变大.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选用凸透镜的依据是光具座的标尺刻度范围,若透镜的焦距过大,则有可能出现光具座的端点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满足不了物距或者像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个要求,导致无法观察物体在凸透镜中的各种物距下的成像情况.
(1)利用图示的成像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来确定如何调整凸透镜.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体在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其成像的情况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其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大.据此规律可解决此题.
焦距是30厘米凸透镜不是不能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只不过是在此题中,由于受光具座长度的制约,而选用了焦距是10厘米的凸透镜.因此器材的选取,既要满足实验要求,又要能够具体操作.
实验题;压轴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