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
光具座
光具座
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
凸透镜
凸透镜
光屏
光屏
,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u>f
u>f
二倍焦距
二倍焦距
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
(填“上”或“下”)移动.若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右下
右下
(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4)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
不变
不变
(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
变暗
变暗
(填“变亮”或“变暗”).
(5)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根据上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
5cm~7.5cm
5cm~7.5cm
范围之内.
(6)小明同学所在的小组也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实像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30
30
cm.
(7)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答案
光具座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u>f

二倍焦距


右下

不变

变暗

倒立放大的实像

5cm~7.5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解:(1)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成的像要用光屏来承接,所以要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以保证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u>f,二倍焦距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变短,成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若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右下调节.
(4)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会变暗.
(5)光屏上成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u=15cm-5cm,像距v=30cm-15cm=15cm,
所以2f>10cm>f,
15cm>2f,
解不等式得,7.5cm>f>5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5cm~7.5cm.
(6)①2的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实验1中,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实验4中,物距是15cm,像距是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光屏上不能发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有:
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②蜡烛正好放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④光具座太短,小于光屏的调节范围(任选其中两条便可).
故答案为:(1)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u>f;二倍焦距;
(3)上;右下;
(4)不变;变暗;
(5)倒立放大的实像;5cm~7.5cm;
(6)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
(7)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调整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物体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解答.
(3)理解倒立实像的含义.若烛焰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则像向光屏上方移动.
(4)凸透镜成像时,物体有无数条光线射向凸透镜,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折射光线越多,会聚成的像越清晰.
(5)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6)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判断实验序号4中像距.
(7)掌握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
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物距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像未成在光屏上;
光具座太短,小于光屏的调节范围.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安装器材、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移动情况、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的变化情况、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等,考查的知识比较全,掌握此题,基本上掌握了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大部分.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