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3
3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1所示,这时她
仍能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如图2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3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60°
60°
,折射角的大小为
37°
37°
.
(3)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倒立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
3
不变
仍能
60°
37°
倒立
缩小
解:(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王芳距离平面镜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王芳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
王芳向后移动时,王芳的大小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王芳的像大小不变;
平面镜成像时,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物体射出的光线经屏幕,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是反向延长线会聚成虚像,反射光线在平面镜的前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跟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没有关系.所以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王芳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2)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入射角是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反射角是60°,反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是30°,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是83°,所以折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是53°,所以折射角是37°.如图:

(3)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实际上是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们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1)3;不变;仍能;(2)60°;37°;(3)倒立;缩小.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成像情况,跟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没有关系,跟平面镜前面的物体有关.
(2)根据入射角定义求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求出反射角,求出反射光线和水面之间的夹角;根据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关系,求出折射光线和水面之间的夹角,再求出折射角的大小.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1)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是眼睛的一种错觉
(2)本题把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综合考查,一定要明确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的定义.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