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3·如皋市二模)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透光性
透光性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120cm处移至距透镜18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0cm,他认为凸透镜的焦距约为10cm,判断的依据是
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时,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
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时,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

(3)小明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整后,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4)如果玻璃板或凸透镜前的蜡烛A未点燃,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成像不清晰
成像不清晰

青果学院
答案
透光性

确定像的位置

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时,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


放大

成像不清晰

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从“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120cm处移至距透镜18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0cm”,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远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稍大于焦距,所以透镜的焦距约为10cm;
(3)由图可知,把蜡烛放在图乙所示A位置时,f<u<2f,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所以光屏应向M点的右侧移动.
(4)如果玻璃板或凸透镜前的蜡烛A未点燃,成像的蜡烛成像不太清晰.
故答案为:(1)透光性;确定像的位置;(2)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时,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3)右;放大;(4)成像不清晰.
考点梳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
(4)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时,成像环境要比较暗,并且成像物体要更亮一些,成像更清晰.
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光学重要的实验,掌握两个实验器材的选择、操作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论.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