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会聚
作用,该透镜的焦距为
11.0
11.0
cm;
(2)如图乙,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
缩小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照相机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2)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变大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透镜成像特点,同学们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5)对比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
像,凸透镜能成
虚或实
虚或实
像;
(6)如果蜡烛燃烧时间长了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同学们想把像仍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
青果学院
答案
会聚

11.0

缩小

照相机

变大



虚或实


解:
(1)对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在41.0cm处,光心在30.0cm处,所以,焦距为f=41.0cm-30.0cm=11.0cm;
(2)∵u=30cm,f=11cm,∴u>2f,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规律工作的;
(3)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相对于30cm,物距减小,但仍然大于二倍焦距,所以仍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实像变大;
(4)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和物体在同一侧.为观察透镜成像特点,同学们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右侧进行观察;
(5)对比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能成虚或实像;
(6)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因为烛焰相对于凸透镜靠下,因此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可以向上移动烛焰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故答案为:(1)会聚;11.0;(2)缩小;照相机;(3)变大;(4)右;(5)虚;虚或实;(6)上.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对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即可判定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根据焦距的定义: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可求得焦距的大小;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处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和焦点之间时,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的变化规律为: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实像增大;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5)平面镜对光线有反射作用,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可成实像或虚像;
(6)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要熟练掌握,灵活应用.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