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1.0
11.0
cm.
青果学院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的烛焰的像偏上,为了能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向
调节烛焰的位置.
(3)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变小
变小

答案
11.0

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靠近

变小

解:(1)由图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f=41.0cm-30.0cm=11.0cm.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由题意知,烛焰的像偏上,根据倒立的含义,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将烛焰向上移动;
(3)由图乙知,u=16cm,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将蜡烛在此基础上远离透镜,则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成的像也减小,所以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的像变小.
故答案为:(1)11.0;(2)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或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上;(3)靠近;变小.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得出焦距的大小.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其中倒立是指像与物体的上下及左右都相反,要想使像向下移动,则应使蜡烛向上移动.
(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其中的一条,就可以确定另外三方面的内容.并能对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