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中央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像.
(3)把图1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画图2中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A′B′
(5)照完集体像后,再给小宝照一张单人照,应使镜头
前伸
前伸
(前伸,后缩),同时暗箱
拉长
拉长
(拉长,缩短),相机和小宝之间的距离比照集体照时要


青果学院
答案
光屏的中央

放大


远离

前伸

拉长


解:(1)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f=10cm,所以2f=20cm,u=15cm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将凸透镜去掉,则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比原来会聚得要晚一些,所以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
(4)分别做出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和通过光心的光线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即为A的像点,从而可以做出AB的像.
(5)照完集体像后,再给小宝照一张单人照,则成的像变大,所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镜头向前伸,并拉长暗箱,人和照相机的距离减小.
故答案为:(1)光屏的中央;(2)放大;实;(3)远离;(4)青果学院;(5)前伸;拉长;小.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知道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知道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若将凸透镜去掉,则光线会聚得会比原来要迟一些,则像距会变大.
(4)根据三条特殊的光线,分别做出从A点射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的折射光线,从而画出A点的像A′,做出AB的像.
(5)知道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要使成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
此题主要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主要考查了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及对成像规律的应用,同时考查了老花镜的实质,知道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