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用潜望镜观察到的景物,是景物的
像(填“实”或“虚”);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时,调节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的
像(填“实”或“虚”).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相,接着又给一位同学照半身像时,应该
减小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到这个同学的距离.
答案


减小

解:(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照完合影,再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像在增大,则要减小学生和摄影师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虚;实;减小.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成像的性质;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增大像距减小.照完合影,再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像在增大,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大.
学生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是物距,要减小.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是像距,要增大.
(1)平面镜有两个用途: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成像.本题应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2)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这个实验结论,应用很广泛,一定要掌握.
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