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远山在家发现圆形鱼缸中鱼被放大了,很想知道为什么?他带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指导他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
(1)成像时出现了如图18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
蜡烛上调(或透镜下调、光屏上调).
蜡烛上调(或透镜下调、光屏上调).

青果学院
(2)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保持凸透镜不动,要使所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蜡烛应
向右
向右
(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应
向右
向右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机)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机)
.继续移动蜡烛后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蜡烛的像了,但是透过凸透镜却看到了一个放大的蜡烛的像.请你帮远山解释圆形鱼缸中鱼被放大的原因
圆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凸透镜),鱼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圆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凸透镜),鱼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3)细心的远山发现实验室里有一块凸透镜被剖成对称的两半,由于好奇,远山按如图所示对接.将一个物体ab放在凸透镜前方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则对凸透镜所成像的描述有可能正确的是
C
C

青果学院
答案
蜡烛上调(或透镜下调、光屏上调).

向右

向右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机)

圆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凸透镜),鱼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C

解:(1)由图知,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同时还可以将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蜡烛上调(或透镜下调、光屏上调).
(2)要使成的实像更大,应减小物距,所以蜡烛应靠近透镜而向右移动,同时要增大像距,所以光屏应远离透镜而向右移动.幻灯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继续移动蜡烛后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烛焰的像了,这说明此时蜡烛在焦点之内,成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鱼缸中的鱼放大,是鱼缸相当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鱼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向右;向右;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机);圆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凸透镜),鱼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3)一块凸透镜被剖成对称的两半,并按如图所示对接之后,是两块凸透镜,应成两个像.物体又放在两倍焦距以外,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两个,只有C
故选 C.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并且要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的左右、上下都相反.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同时要掌握幻灯机或投影仪、放大镜的制作原理.
知道幻灯机或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物体放在两倍焦距以外,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分析此题.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要掌握凸透镜成像中各器材的摆放要求,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理解倒立实像的实际含义.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内容,做到举一反三.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