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将焦距为f
1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放大的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投影仪
投影仪
.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焦距为f
2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缩小的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第二次光屏应该向
靠近
靠近
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3)通过实验现象可以比较先后两个凸透镜的焦距:f
1>
>
f
2(选填“>”或“<”).
(4)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现在有一种治疗近视眼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弱
弱
(选填“强”或“弱”)些.
答案
投影仪
靠近
>
弱
解:(1)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放大的像,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而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由“将焦距为f
1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u=15cm),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放大的像”可知2f
1>15cm>f
1,即7.5cm>f
1>15cm.像距v>2f
1,
由“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焦距为f
2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缩小的像”可知,u=15cm>2f
2,则f
2<7.5cm,像距2f
2>v>f
2,由7.5cm>f
1>15cm;和f
2<7.5cm可知,f
1>f
2又因为第一次成像时,像距v>2f
1,第二次成像时像距2f
2>v>f
2,所以更换透镜后,光屏在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次离凸透镜的距离要小一些,因此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第二次光屏应该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3)由上面的分析可知,7.5cm>f
1>15cm;f
2<7.5cm.所以通过比较可知两个凸透镜的焦距:f
1>f
2(4)近视眼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治疗近视眼应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些.
故答案为:(1)投影仪;(2)靠近;(3)>;(4)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