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此时物距范围:
u>2f
u>2f
.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中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照相机
照相机
.
若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左/右)
右
右
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物体的原因是: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
(2)调节蜡烛的位置,使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则此时从透镜的
右
右
(填“左”或“右”)侧透过透镜可看到蜡烛正立、
放大
放大
的虚像.
“信息快递”:将你的两个手指头一前一后放在你的眼睛前,使他们看起来在同一直线上,若此时你向左移动头部使视线左移,会看到前指相对后指右移,反之会看到前指相对后指左移;如果你将两个手指并排放在你的眼前,左右移动视线时,会看到两个手指不会相对移动在光学实验中用上述现象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并排或同一位置的方法称之为“视差法”.
再给你一支蜡烛和一把刻度尺,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确定此时虚像的位置并测出虚像到透镜的距离.(请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将添加的蜡烛自凸透镜向后移动,左右移动视线,当看到蜡烛和像不会相对移动时,记下此时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到凸透镜的距离
将添加的蜡烛自凸透镜向后移动,左右移动视线,当看到蜡烛和像不会相对移动时,记下此时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到凸透镜的距离
答案
u>2f
照相机
右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右
放大
将添加的蜡烛自凸透镜向后移动,左右移动视线,当看到蜡烛和像不会相对移动时,记下此时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到凸透镜的距离
解:(1)由①“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确定此时的物距范围是u>2f,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②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时,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所以此时的像会向光屏的右边移动,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③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u>2f;照相机;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像在同一侧,所以应从透镜的右侧观察;
确定此时虚像的位置并测出虚像到透镜的距离,步骤如下:眼睛观察蜡烛的像,将添加的蜡烛在固定的支座上,在像的周围移动,同时左右移动视线,当看到蜡烛和像不会相对移动时,记下此时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右;放大;
将添加的蜡烛自凸透镜向后移动,左右移动视线,当看到蜡烛和像不会相对移动时,记下此时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到凸透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