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10
10
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
光具座上没有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
光具座上没有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
;②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
放大
放大
的实像,
投影仪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变为平行光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变为平行光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
二倍焦距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
一倍焦距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变暗
变暗

答案
10

光具座上没有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缩小

放大

投影仪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变为平行光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

完整

变暗

解:(1)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①光具座上没有依次放在蜡烛、凸透镜、光屏,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颠倒了.
②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像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为u=50cm-10cm=4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35cm处,物距为u=50cm-35cm=15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物距为u=50cm-40cm=10cm,光源放在焦点上,经凸透镜之后会变为平行光.所以光屏上会出现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
(6)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
(7)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故答案为:(1)10;(2)①光具座上没有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②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3)缩小;(4)放大;投影仪;(5)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烛焰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之后变为平行光;(6)二倍焦距;一倍焦距;(7)完整;变暗.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1)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4)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
(5)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经凸透镜之后会变为平行光.
(6)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7)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1)题目中蜡烛处于某一刻度处,不是物距,学生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2)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实验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