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B
B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距u∕cm 像距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减小
减小

(3)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
远离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缩短
缩短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够全面
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够全面

答案
B


减小

远离

缩短

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够全面

解:(1)如果选择A透镜,当“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u>2f时,即物距大于100cm,此时f<v<2f,即像距大于50cm小于100cm,而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所成的像位置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在光屏上不能看到清晰的像.所以不能选A透镜,只能选择B透镜.
(2)①表中数据物距越来越小,像距越来越大,像由缩小到等大到放大.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即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3)要使此时的像减小,就要使凸透镜逐渐的远离景物,即照相机远离学生;物距增大的同时,像距在减小,因此要使胶片靠近凸透镜,即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4)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全,(或只通过一块平面镜成像情况,要得到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欠普遍性,或只研究了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没有研究成虚像的情况).
故答案为:(1)B;
(2)①大;②减小;
(3)远离;缩短;
(4)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所以他的记录不够全面.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根据实验所用的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结合A、B凸透镜焦距数值,可选出合适的透镜;
(2)分析表中的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3)还有学生没有进入景框内,说明此时的像太大,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凸透镜成的像减小;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记录像的性质要全面,或只通过一块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就得出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是中考实验考查的重点.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