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1的甲),看到手指
放大
放大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1的乙),看到房屋
缩小
缩小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有关.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上
上
(选填“上”或“下”)调.
(2)小明在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1 |
40 |
13.5 |
缩小 |
2 |
30 |
15 |
缩小 |
3 |
20 |
20 |
等大 |
4 |
15 |
30 |
放大 |
5 |
8 |
光屏上没有像 |
6 |
6 |
光屏上没有像 |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10
10
cm;
②由表中前四组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大
大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远
远
.
③在表中5、6两组实验中,光屏上没有像的原因是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
,但此时可以从
光屏一侧
光屏一侧
(选填“光屏一侧”或“蜡烛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由此你能想到
放大镜
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④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
远离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缩短
缩短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答案
放大
缩小
上
10
大
远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
光屏一侧
放大镜
远离
缩短
解: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方,根据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蜡烛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物体放在20cm处时,成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处,即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大;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远,
③分析表中5、6两组实验中,光屏上没有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但此时可以从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一成像规律.
④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师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
故答案为:放大;缩小;(1)上;(2)①10;②大;远;③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光屏一侧;放大镜;④远离;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