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青果学院小明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1)实验中他发现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边缘,调整透镜及光屏均未得到解决,这时他应该换用
稍长
稍长
(稍长/稍短)的蜡烛,以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2)他再次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固定,移动光屏直至光屏距透镜30cm处,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缩小
缩小
的实像,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中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照相机
照相机

(3)若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①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左/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②请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物体的原因
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答案
稍长

缩小

照相机


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解:(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会出现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中他发现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边缘,调整透镜及光屏均未得到解决,说明蜡烛位置低,所以他应该换用稍长的蜡烛做此实验.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3)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
②根据此实验,简要说明: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物体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配戴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物理原理是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稍长;(2)缩小;照相机;(3)①右;②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1)做凸透镜实验时,实验前应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三者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根据实验中他发现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上边缘,调整透镜及光屏均未得到解决,说明蜡烛位置低,然后即可得出调整方法.
(2)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即可得出结论.
(3)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错后会聚,像远离凸透镜,要用光屏接到清晰的像,判断光屏的移动方向.
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有效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