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2012·黄埔区二模)我国高铁的动车组带来交通快捷.
(1)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即车到站前,车速从200km/h减到90k 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而是关闭电源,由于动车组具有
惯性
惯性
,继续前进,此时磁场中的线圈随车轮一起转动,使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
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
,即车轮带动发电机(电机逆转)发电,给蓄电池充电.把动车组的
机械
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
(2)动车组高速经过时,人必须远离1m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到”车轨与高速车碰撞.这是由于高速车带动附近空气随车流动,当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大,使此空气压强
减小
减小
(增大/减小),人体另一侧的空气压强
大于
大于
此空气压强而产生侧向压力,将人压向车轨方向.
答案
惯性

感应电流

机械

减小

大于

解:(1)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电源后仍继续行驶,是因为行驶的汽车具有惯性;线圈转动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列车行驶带动电机逆转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人离列车太近时,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很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出现事故.
故答案为:(1)惯性;感应电流;机械;(2)减小;大于.
考点梳理
惯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电磁感应;能量的相互转化.
(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发电机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2)流体的压强跟流体的速度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从人的内侧和外侧受到的压强进行考虑.
此题考查了惯性、电磁感应、能量的转化、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知识点,将物理情景与物理知识对应的题型是考查的热点题型之一,这种题目的特点是题目的涉及面较广,难度不大.
其他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