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位置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1),其中在B上应放置
凸透镜
凸透镜
.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A、B、C、D、E、F、G等七点,如图2:
①在A、B、C、D、E、F、G七点中,蜡烛放在
A
A
点时光屏上得的像最小;
②当像和蜡烛在同侧时,蜡烛应放在图中的
G
G
点;
③蜡烛从C点沿主轴移到D点,蜡烛的像将变
大
大
(填“大”或“小“);
④当蜡烛放在A点时,用不透明的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如果某次实验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凸透镜
A
G
大
不变
解:(1)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中间B位置一定放置凸透镜.
(2)①蜡烛在A、B、C、D、E 时,u>f,光屏上都能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A点物距最大,光屏上的像最小.
②蜡烛在G点时,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③蜡烛从C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④一个物体有无数个点组成,任何一个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折射光线减半,会聚成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亮度减小.
(3)实验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出现蜡烛火焰的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凸透镜;
(2)①A; ②G; ③大; ④不变;
(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不成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