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王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他思考当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后,如果用不透光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半,还会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吗?请你和他一起探究成像的情况,并把探究过程写下来.
提出问题: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吗?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吗?

猜想与假设:
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硬纸板、火柴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硬纸板、火柴

实验方法: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而后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再将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而后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再将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实验结论: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仍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仍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答案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吗?

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硬纸板、火柴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而后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再将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仍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解:提出问题: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吗?
猜想与假设: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硬纸板、火柴;
实验方法: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蜡烛的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而后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再将蜡烛移动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调节光屏,使得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后用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一半遮住,会看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变,但比原来暗一些;
实验结论:凸透镜被不透光的光屏遮住一半后,在屏上仍能成像,只不过比原来稍暗一些.
考点梳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当不用硬纸板遮住凸透镜时,整个凸透镜都能透过光线,故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但用硬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后,其另一半仍是凸透镜,所以仍能成像,但通过的光线要少一些,所以所成像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但与原来相比要稍微暗一些;故该题根据实验的探究步骤逐个设计、并分析即可解决.
该题考查了同学们对探究实验步骤的理解和设计能力,难度较大;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