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题目:
李强同学在探究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好差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两只有振铃的响钟.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只闹钟放在桌面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b.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c.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面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d.紧接着罩上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他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等,于是他得出轻薄的纸盒和厚重的木盒隔声性能是一样的.
(1)小华认为李强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请你思考李强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合理或不妥当之处(至少写出两处)?
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
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
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
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

(2)小华设想了以下实验方案:将同一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最长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泡沫、锡箔纸、衣服
泡沫、锡箔纸、衣服

(4)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也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答案
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

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

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泡沫、锡箔纸、衣服

解:(1)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应控制声源相同,隔音材料的厚度、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实验时因控制声源到观察者的距离相等等条件;
由实验步骤可知,小敏探究过程的不合理之处有:①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②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
(2)将同一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根据距离大小判断材料隔音性能好坏.
(3)由表中数据知,使用泡沫塑料板作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短,也就是隔音效果最好;使用衣服做隔音材料时,停不到声音的距离最长,衣服的隔音效果最差,锡箔纸的隔音效果介于泡沫与衣服之间,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锡箔纸、衣服.
故答案为:(1)没有选用同一只闹钟;没有保持两个盒子的厚度相同;(2)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泡沫、锡箔纸、衣服.
考点梳理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从控制变量法应用的角度分析答题.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越大,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差;此距离越小,说明材料的隔音效果越好.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答题.
探究材料隔音性能的好坏,应该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实验步骤即可正确解题.
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找相似题